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道 天水市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所日前獲天水市民政局正式批復成立。這不僅有助于加快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步伐,提升五小葉槭種群基數,而且能喚起公眾對更多瀕危植物保護的關注,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該所所長魯成代早在2009年就開始關注瀕危植物五小葉槭。他說當時是聽朋友說四川九龍有一種葉子特別漂亮的瀕危物種。于是坐火車到西昌,又坐了10多個小時的汽車到達九龍。上山后發(fā)現(xiàn)五小葉槭不僅生長在石頭縫隙中,而且牛羊啃食踐踏嚴重,面臨滅絕的可能。于是花了1500元向當地人購買了20株不足1米高的自然生小苗帶回家,種植在院子中,同時撿回的一斤種子播種后,繁育出200多株幼苗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魯成代經過整整10年的不懈努力,并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(fā)展基金會的幫助和支持下,在天水市麥積區(qū)東岔鎮(zhèn)交川村建立了近30畝的“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(fā)展基金會中華五小葉槭保護地—天水”,收集九龍和雅安兩地兩個種群的五小葉槭,并繁育不同規(guī)格的苗木3萬多株。其中有的植株已開始開花結果,并播種繁育出幼苗。同時通過在甘肅、內蒙、河北、北京等省實施遷地保護,擴大種群數量。保護地和北京植物園聯(lián)合送展的10株五小葉槭展品,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高?蒲性核覂日蛊犯傎愔校@得銅獎。
魯成代告訴記者,五小葉槭是中國特有的植物物種,以其形似手掌的獨特葉型和秋季葉片由綠變黃最后變紅的絢麗色彩,而成為極具觀賞價值的兩種槭樹之一。但因其種子產量少、發(fā)芽率極低,加上生境人為破壞嚴重,因此野外種群急劇減少!澳壳耙巴馍鏀盗恳巡蛔500株,已面臨滅絕的邊緣。因為野外生存的五小葉槭比野生大熊貓還少,因此,201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紅色名錄根據相應的評價標準,將其定級為極危物種!濒敵纱f。
在魯成代看來,研究所的成立,這不僅有助于加快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步伐,提升五小葉槭種群基數,逐漸從數量上脫離“極!钡燃墸夷軉酒鸸妼Ω酁l危植物保護的關注,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魯成代表示:研究所成立后,將立足天水,致力于推動公眾對瀕危植物保護的關注,同時將與科研機構合作,總結一套五小葉槭苗木繁育技術和種質資源遷地保存技術規(guī)范,收集五小葉槭4個居群、100個家系1000株個體的種質,力爭培育各種規(guī)格五小葉槭苗木5萬株,擴大基地規(guī)模,建立一處集種質資源源保存、苗木繁育、科學研究、園林觀賞為一體的五小葉槭遷地保護繁育基地和種質資源基因庫,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應盡力量。
魯成代培育的五小葉槭枝繁葉茂
葉型奇特、葉色鮮紅的五小葉槭
|